大富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栏目: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4-11-02 15:52

  公司致力于打造“从硬件到软件,从部件到系统”的具备垂直整合能力的三大平台:共享智造平台、装备技术平台、网络设计平台,公司依托三大平台优势,聚焦移动通信、消费类电子、汽车零部件、工业母机等业务领域,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的解决方案。

  在共享智造平台上,公司已拥有从模具设计及制造、成型、加工、表面处理到电子装配等完整的生产环节。装备技术平台支撑着共享智造平台的发展和完善,在装备技术平台上,公司实现了从核心零部件、软硬件到整机、单机自动化、无人工厂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自主化。在网络设计平台上,公司拥有自主原创计算机语言NPL与ParaEngine3D引擎,内置3D建模、3D动画、沉浸式编程与调试、CAD建模、虚拟仿真、多人协作等功能。

  公司形成了涵盖智能制造服务、高端装备服务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业务闭环,产品主要包括移动通信基站射频产品、消费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数控加工中心及无人工厂、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的射频核心器件制造属于通信产业链上游,行业下游是通信设备集成商,产品由主设备商集成后交付给运营商。运营商资本性支出决定行业发展进度,主设备商影响上业竞争格局,其投资规模和建设速度与国家政策及行业发展周期密切相关,因此射频核心器件的行业规模取决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情况。

  2023年是5G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2023年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规划提出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为数字中国建设夯实网络基础。2023年8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推动5G RedCap技术演进、产业研发及产业化,进一步推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我国已经完成全国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的5G网络覆盖,2024年1月24日工信部发布《2023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全行业主要运行指标平稳增长,5G、千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备,各项应用普及全面加速。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62万个,其中5G基站为337.7万个,比上年末净增106.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9.1%,平均万人拥有5G基站24个,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8个百分点。

  公司在智能移动终端及穿戴装置市场主要以高端精密结构件为主,服务全球一流客户,并借由与客户密切合作投入新材料、新产品及新制程研究,持续进行智能制造转型、数字智能化导入,不断强化自身竞争力。

  随着5G、AI等技术逐步发展成熟,电子产品的形态逐步发生转变,多个品类的智能终端遍布在随身、生活、出行等场景,形成了随身物品智能化以及出行工具智能化。智能手机方面,目前行业处于存量调整期,集中度进一步提升。IDC最新报告显示,受到宏观经济挑战和年初库存量增加的影响,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7亿部,同比减少3.2%,创下了10年来出货量新低。受益于库存改善及新兴市场复苏,智能手机市场在2023年第四季度重新迎来增长,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3.176亿部,同比增长7.3%。这是自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全球智能手机行业首次回到上升轨道,结束了连续九个季度的低迷局面。从国内来看,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3年1-12月,中国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2.89亿部,同比增长6.5%。个人电脑方面,根据Canalys数据,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下降趋势在2023年第四季度得以终结,同比增长3%,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总出货量上升至6,530万台,其中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达到5,160万台,比2022年增长4%,而台式机出货量为1,370万台,下降1%。可穿戴设备方面,主要涵盖耳戴设备、智能手表、手环、XR以及衣物等其他品类,其中耳戴设备、智能手表、手环为三大主要单品,2022年占比分别为 62.3%、30.2%、7.1%,其中TWS和智能手表的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IDC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3,470万台,同比增长7.5%,整体市场持续增长,正在进入稳定复苏状态。其中,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1,140万台,同比增长5.5%;手环市场出货量398万台,同比增长2.2%;耳戴设备市场出货量1,924万台,同比增长9.8%。

  汽车行业是我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行业产业链长,上下游延伸至实体经济的诸多方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对经济增长有至关重要的拉动作用。公司主要提供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金属部件及空调压缩机、散热模块等热管理系统核心部件。

  2023年中国汽车及乘用车产销量均创新高,据中汽协统计,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016.1万辆、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12.0%;2023年中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达2,612.4万辆、2,60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10.6%;2023年商用车全年累计产销量分别达403.7万辆、40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22.1%;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销量分别达958.7万辆、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37.9%,同时,新能源车渗透率全年达到31.6%。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据中汽协预计,2024年汽车销量增速在3%以上,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

  我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以及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需要,带来对数控机床等工业母机的市场需求增加。公司工业母机类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消费类电子、汽车、航天航空领域的加工制造,能够面向前述行业提供卧式数控加工中心、立式数控加工中心、车铣复合数控加工中心等产品以及面向行业的定制化无人工厂解决方案。

  2023年,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48.5%,较2022年下降3.3个百分点,全年各月均运行在50%以下,全球经济增长势头有所放缓。我国制造业PMI全年均值为49.9%,虽高于2022年0.8个百分点,但4月后仅有7 月略高于50%,国内市场需求的恢复不及预期。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金属加工机床的新增订单和在手订单,同比分别下降8.0%和14.3%。2022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从高端制造顶层设计、资金支持、税收减免三方面深化赋能工业母机产业,涉及工业母机、关键功能部件、数控系统等多个环节,政策纵深性、延展性加强,有望有效助推工业母机产业升级,从制造业根基推动新一轮高端装备。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14号——上市公司从事通信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2023年9月习总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300832)、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提质当下、影响今后、关乎未来的战略,对经济、产业、社会有深刻影响。特别是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是多学科、多技术、多数据要素的深度交叉融合。加强科技创新、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推进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等是国家新质生产力战略的要义。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关键产业链、关键数据的自主可控,公司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领域构筑了自主可控的护城河,从制造产品到生产装备,再纵向延伸形成工业软件国产化的能力,打造了“从硬件到软件,从部件到系统”的具备垂直整合能力的三大平台:共享智造平台、装备技术平台、网络设计平台,公司依托三大平台优势,聚焦移动通信、消费类电子、汽车零部件、工业母机、人工智能教育等业务领域。

  从设计、加工产品到设计、制造装备再到工业设计底层软件核心能力,公司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构建了自主可控的工业制造生态系统,形成了面向移动通信行业、消费类电子行业、汽车零部件行业、航空航天以及军工等领域的高精密机电一体化加工能力,以及面向上述行业提供高精密加工装备的能力。

  共享智造平台形成的智能设计制造赋能服务主要为客户提供精密机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服务,公司拥有垂直整合的智能制造能力,可以提供超过五十种精密制造工艺,为客户提供从产品设计到制造、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完整的“一站式”服务。报告期内,公司共享智造平台主要面向通信射频、消费类电子、汽车零部件三大业务领域提供服务。共享智造平台的主要服务、产品及下游市场情况如所示:

  移动通信基站射频产品包括射频器件、射频结构件等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部件,产品主要应用于2G-5G全系列移动通信系统。其中,射频器件主要包括各类基站滤波器、双工器、塔顶放大器、合路器、介质波导滤波器、金属波导滤波器、天线、拉远射频单元RRU、有源天线单元AAU等;射频结构件主要为射频器件的腔体、盖板和外壳等。在通信射频领域,公司拥有从模具设计及制造、压铸、机械加工、表面处理到电子装配等完整的生产环节,是纵向一体化集成度最高的射频器件供应商之一。

  公司围绕5G-A新的技术应用场景需求,特别是针对射频通信系统对高性能、小型轻量化、多网合一、多信道技术集成化深度演进趋势,重点面向国内外市场开发新一代多频、多信道集成产品技术解决方案,融合新型结构工艺技术、射频微波技术、新材料集成应用技术等多领域技术预研与投入,并针对新一代射频产品平台展开多频段组合开发,为5G-A做好充足的技术与产品储备,确保研发新产品技术竞争优势。

  消费类电子产品包括各类精密金属零部件、塑胶零部件、整机组件等,消费电子相关产品下游应用涵盖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及AR/VR等领域。在智能手机领域,公司精密金属结构件已经应用于头部折叠屏手机品牌;在AR/VR领域,公司精密金属结构件已应用于头部VR品牌产品。

  公司既有金属加工行业的通用工艺,也有别具优势的独家加工工艺。公司在精密管材加工、精密型材加工、金属MIM制程上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制程工艺并自行设计、制造相应的配套设备,在异形管材、型材及MIM产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上处于领先地位。公司搭建了涵盖管材、型材、MIM、冷墩、冲压、锻压、CNC、车制、注塑、焊接等多种成型工艺平台,在产品加工特别是精密合金、钛合金加工过程中融合了多种工艺,形成了独特的多工艺结合型产品加工设计能力。公司拥有独立的装备自动化团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研发制造能力。由于深度理解自身的产品加工工艺,所以自动化团队能够快速的依据客户产品特点,设计出最优的全定制化自动装备并不断快速升级优化,相比外购通用装备的供应商,对于新产品、高难度产品,具备明显的可量产性及效率方面的优势,并带来成本的降低。

  汽车零部件产品类别包括各类金属零部件、精密陶瓷零部件、汽车空调系统总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等。具体产品主要包括:发动机ECU控制单元及其支架、MCU结构件、汽车多媒体系统结构件、ADAS摄像头结构件、新能源电控系统结构件、汽车冷却水箱及空调风箱总成等。这些产品对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张力、颗粒物数量、气密性、焊接爆破能力与寿命等参数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公司在新能源车轮毂电机、新能源车底盘、新能源车自散热电池模组等领域进行了研发和产品布局。

  在汽车零部件生产过程中,公司充分发挥压铸和机加的优势。在压铸环节,公司升级新型数字化压铸车间、布局大型压铸机,并积极探索大型压铸工艺。公司面向市场需求,重点着力于轻量化和高导热方向的研究,已经开发并广泛应用的成熟技术包括:深、密齿散热器成型、零拔模成型、高导热材料压铸成型、半固态压铸成型、高耐蚀性合金成型、免热处理合金成型和铜合金压铸成型等,向通讯、储能、氢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批量提供大型结构件。在机加环节,公司自主研发数控加工中心并组成无人工化数字工厂,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售后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智能检测设备与数控加工中心互联,根据检测结果自动计算补偿值,智能调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

  装备技术平台的发展是公司在产品加工中业务中形成的能力向产业链上游的延伸,通过自主可控的平台型核心技术,以中高端数控装备及核心功能部件为基础,形成了自动化产线、智能车间、无人工厂的全套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兼具自动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的一站式服务。

  公司子公司配天智造是一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装备制造企业,拥有工业母机的全部核心技术,包括数控系统、驱动电机、高速电主轴、大容量刀库、大扭矩转台、多面体装夹、智能刀路合并等。配天智造主营业务涵盖数控加工中心、控制系统、智能制造设备、自动化产线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数控机床产品包括三轴立式数控加工中心、四轴卧式数控加工中心、车铣复合数控加工中心、多轴组合数控加工中心、无人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等。

  基于核心部件、软硬件的自主化能力,整机定制开发能力,MES系统开发能力等,配天智造已经有能力面向通信、汽车零部件、军工等行业提供具备生产状态实时监控、生产排程实时统计、快速切换程序、在线监测、自动化物流等丰富功能的,实现“减少普工、不依赖技工、取代现场QC”的黑灯工厂解决方案。通过为客户定制化开发包含自主可控CNC、智能装备的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全面迈向工业4.0,实现智能制造。

  公司在大力发展共享智造、装备技术为高端制造领域赋能的同时,从教育和工业入手培养中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和计算机技能水平,逐步实现计算机语言、工业CAD建模、3D仿真动画的国产替代,打破西方软件在生产力工具层面的垄断。网络设计平台的业务以NPL语言和ParaEngine3D引擎为技术底座,形成了包括信息科技、培训、职业教育在内的三个教育应用和一个开发者生态。NPL语言是一个开源的高性能通用脚本语言,目前已经开源200多万行代码,可用于开发复杂的客户端3D/2D图形应用、高并发的服务器端应用,并支持跨平台。

  Paracraft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矩阵,移动端应用的优化升级使其能够跨越平台壁垒,实现无缝衔接的跨平台使用体验,无论是iOS还是Android系统用户都能随时随地进行创作和学习。与此同时,Web版产品亦实现了功能拓展与性能提升,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在线编程、三维设计与虚拟世界构建服务。

  Paracraft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场景,打造了智能化的教学平台,通过精准算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与教育资源,助力学生高效掌握知识技能。此外,其数字孪生平台构建了一个高度模拟现实环境的虚拟空间,用于实训模拟、工业设计等领域,极大提升了实践教学质量及沉浸式学习体验。

  在VR领域,大富网络开发了先进的在线Web VR平台,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能够在立体、交互的环境中探索和创造,推动了教育方式的革新。智能模组平台则以模块化、可组合的方式整合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工具,为教师提供了灵活且多元的教学解决方案。

  同时,大富网络还推出了强大的可计算文档keepwork平台,利用Rich Markdown/Markup Editor等高级编辑工具,赋能用户创作出富含逻辑推演、动态展示和实时计算等功能的互动型文档。不仅如此,大富网络计划在2024年进一步推动技术产品化和平台化进程,全面升级UI设计,使用户体验更加流畅舒适,并将智慧云平台的大赛系统与课件系统平台化,形成一体化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

  滤波器数量为金属滤波器和介质滤波器两者数量相加。介质滤波器较金属滤波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量大的特征,单位设备的产出数量远高于金属滤波器。

  公司拥有二十年通信射频技术和滤波器全流程大批量制造的经验积累, 并拥有多地产能储备,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基站滤波器设计制造厂商之一,拥有纵向机电一体化的精密制造和研发能力。公司坚持从企业、行业、产业链实际需求出发,沿着从加工制造到智能制造、从研发生产到技术革新的路径,每一步发展和业务升级都在切实践行“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通过靶向突破、持续创新和打造自主可控的技术护城河促进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公司逐步将高精密一体化制造能力向更广阔的新能源领域及更专精的军工领域拓展延伸,以实现公司快速发展。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司拥有针对精密机电产品纵向一体化、垂直整合的全流程制造能力,能够实现产品设计与模具设计并行、模具设计与模具制造并行、产品设计与工艺准备并行、制造加工与设计优化并行,既可缩短产品的技术准备和制造周期,加快对客户的响应速度,又适应了行业定制化的特点,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公司现已拥有近50种完善的精密制造工艺,为机械、电子、射频、自动化等各领域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流程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产品自制能力高达95%。基于多工艺精密制造能力,公司有能力快速提升产能,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快响应、高弹性的产品制造服务,增强核心客户的粘性。

  公司产品分处在不同的领域,产品类型差异较大,但是所涉及到的技术原理和工艺能力是相通的,为了满足不同型号产品的生产需求,公司积极采用柔性生产模式进行多品种共线化生产,不断优化生产制造流程,升级及导入新工艺及工装设备,通过构建智能自动化制造体系,持续推行机器换人方案,减少人工成本、大幅提升制造效率与质量水平。为提高制造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公司在自主研发通用自动化设备的同时,基于多年生产制造经验,形成了针对特殊工艺流程自主开发自动化设备的能力。公司已构建覆盖加工、检测、调试等全流程的自动化生产体系,并针对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装卸、调校、打磨、外观检测等关键制造工序,自主研发出自动化设备,大幅提升了公司的生产制造效率,提高了产品的良率及一致性。

  公司集成并融合射频、电子、机械、化学、材料等多学科技术,自主创新地开发了射频器件的研发、设计方法,将射频器件作为精密机电一体化的产品进行研发和设计,这使得公司可以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对每一个细节进行优化,对产品的材料成本、工艺成本、质量成本进行充分考虑,做到产品研发设计上的低成本、高可靠性。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大幅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资源和能源。公司将精密制造能力和装备自主化能力相结合, 过投入自主研发的自动化设备,全面提升在制造、搬运、检测、包装等多个环节的自动化程度,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增强业务的灵活性、精准度和可拓展性。

  作为行业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持续储备前瞻性技术、开展技术研发创新。公司在研发技术上的投入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最近三年,公司年均研发投入约2.65亿元。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约2.7亿元,占收入比达10.82%。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进一步稳固了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优势和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共申请专利302件,其中发明91件、实用新型163件、外观设计41件、PCT申请7件;共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10件。共获得授权专利178件,其中发明48件、实用新型110件,外观设计20件。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已申请专利3013件,其中发明专利1284件、实用新型1411件、外观设计118件、PCT申请200件;已申请著作权登记93件,其中作品著作权1件、软件著作权92件;累计已获得授权专利1502件,其中发明327件、实用新型1092件、外观设计83件。

  公司产品应用于通信、消费类电子和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主要客户是国内外领先的移动通信主设备商、智能终端厂商与汽车厂商等,包括华为、爱立信、诺基亚、苹果、博世、电装、英美烟草等全球客户,公司的研发能力、品质保障能力、快速响应和交付等综合实力,已得到市场与客户的高度评价与认可。同时,上述客户对供应商认证有严格的标准,认证内容全面、复杂,包括了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工厂环境及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认证的流程也有助于公司持续检视并提高自身各项能力,推动公司在经营管理、研发、体系管理等方面水平的持续提升。

  得益于长期服务行业巨头的经验,公司对国际终端厂商的产品设计理念、质量标准、管理体系等具有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并以此制定了能够匹配客户需求的研发及项目管理体系。在产品研发阶段,公司协同客户并提供度的研发服务,在技术研发方面承担更多分工,致力于提供产品技术研发的增值服务;在生产阶段,基于公司机电一体化精密制造和装备自主化智能制造的优势,公司实现制造环节的信息化、透明化及可预见性,并向客户同步开放生产过程及质量控制数据,实现相关信息的实时共享、实时监控。

  公司拥有多个生产和研发基地,以深圳、蚌埠为核心,覆盖东莞、南京等多地。深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汇集了大量海内外高学历、高技术的高层次人才,有利于公司招聘各类人才;深圳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公司较易获得所需的各种零部件及加工配套服务。蚌埠地处长三角区域,能够与长三角产业集群快速衔接,同时能够获得充足的劳动力并具有较低的土地、能源、人力、运输成本,与深圳研发、销售形成区位互补。公司通过各地协同效应和资源配置,一方面能提升产能快速响应,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能吸引各地优势人才,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023年,我国经济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特征,外部环境持续动荡,国内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较多挑战。公司继续围绕核心能力扎实推进主营业务发展,积极统筹当期经营和长远发展,兼顾规模增长和价值提升,在保持通信、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主营业务稳步发展的同时,持续推进数智化升级,通过数字工厂积累海量的一线生产数据,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也为新能源、军工等更广阔的下游市场赋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023年公司制造服务+高端装备两大业务集群协调发展,实现营业总收入249,524.1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75%;实现营业利润-17,326.1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71.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032.8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81.64%。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为20.57%,较上年同期下降1.57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26,989.7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为10.82%。

  报告期内,受到全球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的影响,公司消费类电子业务实现收入76,038.94万元,相较上年同期下降9.04%,毛利率34.02%,较上年同期下降3.65百分点;其他业务相较上年变动不大,其中通信业务实现收入145,193.72万元,同比下降1.51%,毛利率11.73%,较上年同期增长0.65百分点,汽车零部件业务实现收入17,944.66万元,同比下降7.25%,毛利率12.15%,较上年同期下降9.20百分点,智能装备业务实现收入5,287.07万元,同比增长67.30%,毛利率40.84%,较上年同期增长1.91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围绕自身核心能力“高端装备+制造服务”的模式拓展新业务,导致相应费用有所上升,其中主要包括研发费用26,631.0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8%;同时人民币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收益下降,导致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1,703.69万元,同比增长292.37%;此外,因部分参股公司受行业周期性影响盈利能力回落,投资收益较去年同期减少4,018.05万元,同比下降67.75%。报告期内,由于参股公司盈利能力回落以及需求不足导致部分业务收入不及预期的影响,出于谨慎性考虑,公司对长期股权投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14,712.21万元。

  在通信业务领域,公司围绕目标市场的新需求,快速完成850MHz战略产品的研发工作,年内支撑850MHz项目完成第一阶段量产交付、第二阶段新版本开发认证工作,同时承接核心客户新一代、面向5.5G新平台产品开发,为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海外业务方面,年内获得欧洲、北美新业务拓展,成功竞取多款面向海外新兴市场5G新品,高效、高质量完成产品开发并交付客户使用,获得了客户的积极评价,为公司在通信业务领域“立足国内,拓展海外”的发展策略提供有效支撑。

  在消费电子业务领域,公司已经构建了“零件+部件+整机”的业务体系,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公司积极拓展在国产头部终端品牌的产品份额,随着国产品牌渗透率的增加,相应产品产生的收入也随之增长。公司在海外头部终端品牌高难度产品的供应中保持绝对的优势,形成了从独家工艺到专用设备的技术壁垒,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在钛合金粉末冶金方面已经形成了从喂料到注射成型、脱脂烧结等工艺的完整链条,钛铝复合产品也广泛的应用在手机、平板等消费电子产品上。

  在汽车零部件业务领域,公司产品包括汽车结构件和汽车空调系统,汽车结构件业务优化了现有的工艺,包括模具工装开发设计、搅拌摩擦焊、清洗等,有效提升量产产品良率。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多家国际知名一级供应商考察、询价及定点,新增项目生命周期订单逐步兑现。汽车空调系统包括前端散热模块和压缩机产品,主机配套及售后市场同步推进,前端散热模块国内主机配套包括传统及新能源车型,压缩机产品九个型号覆盖数十款车型,在国内及北美等海外市场稳定供货。

  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关键数据的自主可控是公司长期发展的基石,公司注重高素质创新专业人才、数字工匠的培养,坚持长期主义,通过长期的投入和积累,形成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公司自主研发的数控加工中心、自动化设备等高端装备以及智能制造生产体系,目前已经成熟应用在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等制造业务中。基于研发工艺、计划调度、仓储物流、制造执行、质量控制、设备管理、可视化管理、自动化集成全面联动,将制造工艺与智能装备深度融合,打造最具竞争优势的智能化、柔性化产线,持续深化业务场景,实现各系统数据无缝衔接,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为制造全过程的提质、增效、降本、打造智能制造应用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高端装备的应用场景,在深圳、苏州新设两个智能化无人工厂,面向通信和储能领域提供加工制造服务并获评“中国标杆智能工厂百强榜”,实现年产约120万件结构件产品,进一步提升生产运营效率,无人工厂整体毛利率接近44.29%。基于控制系统和装备自主化的能力,公司承接了军工装备研制及军工产品加工的相关业务,并在成都、西安新建两条自研装备的产线,公司所属企业目前已具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证书”“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等军工资质,形成了研、产、销各环节全覆盖的质量控制体系。

  公司的业务起于基站射频滤波器的加工,后逐步将在滤波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以金属加工及定制装备的能力逐步拓展到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以及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带动了以制造业务拉动装备业务和以装备业务赋能制造业务的内循环,逐步形成了“制造服务+高端装备”的业务模式。

  报告期内,除了以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为更广阔的下游市场提供服务以外,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问题,推动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公司围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要求,在天津新设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涵盖了滤波器制造、数控机床、机器人及工业软件,为学生提供前沿、真实的教学实训环境,将数控机床、数字平台等数字化制造系统的开源创新孵化平台完全开源,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普职融通赋能。公司科技工业自主化能力在国家产、学、研、用的背景下,将与更多高职高专院校合作,不断迭代、优化、完善,让人才能够真正参与到当下最先进的产业链中,学以致用、学以致行,持续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2024年,国家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为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在全球经济更加复杂的环境下,国内制造业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而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的不断加码和落地实施,预计对制造相关行业需求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数字化和智能化、双碳目标和绿色化以及内循环建设和供应链重构是当前以及未来基本明确的三个重大趋势,将直接影响国家未来的社会治理、经济发展、企业的成长、盈利模式,人民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将是未来若干年国家发展制造业的主线。而发展好新质生产力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积累。公司通过“自身孵化哺育”模式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形成了涵盖制造、装备、软件在内的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不仅给自身产业如滤波器和新能源车的制造能力提供了高效赋能反哺,又给整个行业提供了极强的赋能服务,同时还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拓展全新的行业客户。2024年,公司将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坚持稳中求进,加大“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业务模式的拓展和推广,在保持通信、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等传统制造业务稳步发展的同时,强化在军工制造、教育实训装备等领域的市场开拓能力,细化、深入、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保持产品技术性能的引领优势,保持新技术赋能和新产业快速孵化的能力,在不确定的外部市场环境中寻求相对的确定性。

  公司业务在中美欧等国家已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产品直接或间接销往欧美,业务会受到全球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公司出口以美元、欧元结算为主,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将有可能给公司带来汇兑收益或汇兑损失。

  公司一直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方面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另一方面公司稳步强化研发实力和研发团队建设,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以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密切关注全球金融市场和国家汇率政策,分析研判汇率走势,选择合适的汇率管理工具对汇率风险进行主动管理。

  近年来,全球大宗商品,特别是金属原材料等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公司主要原材料的价格较高,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继续大幅上升或维持现在的水平,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面临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公司通过提升生产工艺水平,降低材料损耗,保持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密切关系,并适时使用金融工具等多种方式稳健应对,尽力降低或消除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同时,公司将紧密跟踪全球经济形势及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定价策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新需求日益高涨,创新产品研发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挑战。公司高度重视创新产品研发和创新人才的储备,持续强化创新驱动,扩大科技创新人员、研发人员规模,大力构建未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随着公司资产规模、人员规模、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公司面临的管理挑战也在增长。从新业务的经营模式到运营效率,都给公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司致力于持续提升管理创新,激发组织活力,不断提高经验效率,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包括但不限于优化组织结构,完善内部控制流程、执行严格的预算管控制度等,以降低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风险。同时加快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以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服务热线
电话:微信:wxvkkk QQ:
高端外围招聘|大圈女孩招聘|成都伴游招聘|大圈外围伴游招聘平台
高端外围招聘|大圈女孩招聘|成都伴游招聘|大圈外围伴游招聘平台 网站首页 高端外围招聘|大圈女孩招聘|成都伴游招聘|大圈外围伴游招聘平台 电话咨询 高端外围招聘|大圈女孩招聘|成都伴游招聘|大圈外围伴游招聘平台 微信咨询